有专家建议实行商品房现房销售制度,同时以套内建筑面积计价销售商品房,“由于公摊面积存在缺少限制性标准,由开发商委托房产商测绘面积,容易产生暗箱操作等导致公摊面积无序增加和不断上涨。”
一石激起千层浪,过去这些年,大家都饱受期房与公摊之苦,楼房都没出地面几层就开始预售,买了房天天担惊受怕,动辄就出现烂尾风险。
就算“多年的媳妇熬成婆”,终于等到交了房,货不对板、装修缩水等房屋质量问题也层出不穷。
塑胶“人工湖”、推窗见坟的 “墓景房”、买到了不存在的“空气房”、房子漏水变成“水帘洞”、货不对板的装修,凑数字的“假车位”、空口许诺的名校学位、商住公寓变成了不能住人的“办公用房”,种种乱象层出不穷。
去年湖北武汉某楼盘被曝精装修偷工减料,业主收房时发现厨房墙面瓷砖是用双面胶粘上去的,手指一抠,整块掉落。
央视去年7月份报道过,广州某大型房企开发的楼盘,业主验房时,发现自己的新房在楼上做蓄水试验,楼下卫生间“秒变水帘洞”,其中最先收房的201户中,竟有146户出现漏水情况。
在杭州,合同中约定房屋每平米2万8千元,其中6000元为装修款,当业主们按照合同约定日期前来验房时,却发现地板还没铺上、地平也是潮湿的、厨房门随时都会掉落,房间还在施工。
原因何在?我们的房改进程已经超过20年,年房地产销售额高达17万亿,每年卖出去至少17亿平米的房子,楼市看似“金玉其外”,为何“败絮其中”?
最近这些年,在“高周转”鼻祖万科“5946模式”基础之上,某龙头房企升级提出“456模式”,即拿地4个月开盘,5个月资金回笼,6个月资金再周转。
在极速扩张策略下,这家房企2013年刚进入千亿俱乐部,2016年,销售额翻倍至3090亿,2017年达到5500亿元,自此连续四年夺得行业全口径销售冠军。
2016-2017年拿地的开发商,根本没有在对应的时间抓紧施工,预售资金都用来拿地扩张规模,一直拖到要交房时,才想起来赶工期,工期只要缩短,轻则品质打折扣,精装修货不对板,重则延迟交房,房屋主体出问题。
从2017年至今,不少城市为了遏制房价上涨,不光升级了限购和限售政策,同时还对新房进行“限价”,给当地在售楼盘规定一个价格“天花板”,不管拿地价格高低,都不能超过这个价格。
如果开发商拿地价格较低还好办,问题是2016年那时候正好是“地王年”,全国地价水涨船高,不少房企都争当地王,当“面粉价”直线上升,“面包价”又被限制,加上公司内部的业绩考核压力,不少房企就动起了歪主意,盖房想方设法节省成本,房屋质量自然好不到哪去。
建设部原副部长刘志峰前几天出席某论坛做了个演讲,专门提到了这个问题:“有一些房屋墙体开裂,墙柱烂坑,灌浆不到位,关键部位没有到位,混凝土虚,浇得不实,因此出现墙体烂坑,外墙保护差,漏水,渗水,还有厨房串味,卫生间返味,室内空气质量不达标等等问题。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反映了有一些企业管理松懈,有标准不执行,有好的政策不清晰不推广,缺乏工匠精神”。
他还谈到了一件事:“ 上个月有一个人找了我给他看,他说我买的房子你看一下,稍微一用劲钢筋墙体就露出来了,这样的东西如果我们不查处不打击,何来高质量发展。老百姓住这样的房子,生命财产安全都不能得到保障”。
20年来,房屋新开工面积从2亿平增至20.9亿平,累计上涨9.3倍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从0.2万亿元增至12万亿元,累计上涨55.8倍。
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分别从1.2亿平增至17.2亿平、0.3万亿元增至15万亿元,累计上涨13.1、58.7倍。
正因为引进了期房销售模式,开发无序、高杠杆、高周转、高负债,成为房价快速抬升,房屋质量日益下滑的关键推手。
现房销售已是势在必行,央媒这两年也在反复吹风,比如《经济日报》发过一篇评论文章,其中提到:预售制带来的问题也十分突出,质量纠纷、延期交房、烂尾等情况频现。
事实上,广东江门、海南全省都已经开始试行现房销售制度,后续会有更多省市跟进,我们拭目以待。
只有暴露问题,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,房子是捆绑一个家庭70%财富的“重资产”,正如建设部原副部长说的那句话,如果连老百姓的生命、财产安全都无法保障,那我们的房地产市场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呢?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拱墅区“最年轻区管干部”嗜赌成性,网站披露案件细节:3天参赌万余次,被组织约谈前30分钟还在边等边下注
欧洲开始清醒了,法媒指出美国号召欧洲配合美国,实际上却是反欧,欧洲成为了最大牺牲品
狼会水土不服吗?七大外资公募角逐中国,能不能长大?各自的竞争法宝是什么?
英伟达 AD106 GPU 跑分曝光:达到 GA104(RTX 3070 Ti)水平
上海春季中小学教材总价控制标准:一学期小学不超158元、初中不超194元